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杭州市朝晖路175号联锦大厦A座
总部:0571-22856668
销售租赁业务:0571-28972206
招标采购业务:0571-22800693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企业官网 > 新闻资讯 > 党建动态

学“习”微课堂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01-21党群工作部 纪委浙江建机下载文件:暂时没有下载文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逻辑】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总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最后的形式总是把过去的形式看成是向着自己发展的各个阶段。”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界、政治界关注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国强民富的现代化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一历史课题百年思考和探索的结晶。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启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时,深刻把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逻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面开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社会、人民遭遇的困境迫使中国人开始对现代化进行后发式探索。无论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派希望通过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以达成“自强”“求富”的目的,或是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维新”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为工业化扫清道路,亦或是主张“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尽管“百家争鸣”,皆未能将中国带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现代化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在总结前人有益经验基础上,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探索国家现代化之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基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第一次结合,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以工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的。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写道:“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新中国”,为实现现代化创造根本政治条件。“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而不是什么其他性质的现代化。“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中国当时的革命是走在第一步的,而要“使革命向前发展”,则必须“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在政治方面,要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在经济方面,要发展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在文化方面,则要“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当时一个经济、社会、文化落后国家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这个问题的回答和解决。
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而终于取得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解决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重大难题,建立了自立、自主、自强的新中国,并内在地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前进方向。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难奠基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就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同时提出要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面临着国民经济严重衰退和全面萎缩的严峻形势。在致力于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的同时,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行通盘的、长远的考虑。
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现代化大生产基础上的。为了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慎重考量,毛泽东在1953年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路线主张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已确立。与此同时,经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巨大进展。这些新建立或发展起来的工业主要掌握在国家手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物质基础。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
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1954年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四个现代化”初步设想,提出了以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四个领域为重点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1957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提出:“我们一定会建设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国家。”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第一次完整表述了“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1964年底,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至此关于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思想已经基本形成。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特别是,毛泽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着重研究和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为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建立了良好的开端。总体而言,中国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呈现出正确与失误相互渗透、成就与曲折交相发生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持续积累
在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全面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此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指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迫切需要党在深刻分析基本国情、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基本路线的问题作出明确回答。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强调要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即不能照搬照抄西方,要有中国特色,要走自己的路子,实现“小康之家”,并由此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战略谋划。至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清晰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挫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了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纵观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艰苦努力,1979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2.8%的增速,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以及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为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坚实支撑。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日益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带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立足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清晰地描绘了“十四五”时期以及接下来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提早了十五年,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内涵也有所丰富和提升,进一步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和勇气。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推进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历史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历经百年,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历程,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懈奋斗。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兴进程曾多次被打断,如今,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日益实现的新时代。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中国共产党追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必将全面实现。彼时,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来源:凤凰网
上一页为职工办“食”事,集团钢构公司新食堂 开始试营业!
下一页迎虎年 送祝福!集团举办“送福进车间” 关爱员工活动
“Copyright 2011 浙江省建设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7060014号-1 ”